鲁汶天主教大学 - 学校简介
比利时天主教鲁汶大学全称为(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KUL),建立于1425年,位于比利市首都布鲁塞尔东面25公里鲁汶市。鲁汶大学比利时最大的大学,也是欧洲著名大学之一。1425年由教皇马丁五世下令建立,是现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学,同时也是“低地国家”最古老大学,也是比利时第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在欧洲排行第六位,名列世界100个著名大学之中。
由于语言方面的原因,1970年鲁汶大学一分为二,法语教学部分全部搬入布鲁塞尔东南约25公里处的奥丁尼Ottignies-Louvain la-Neuve、即新鲁汶市,学校定名为法语鲁汶天主教大学。留在佛拉芒语(荷兰语)区鲁汶市学校即为荷兰语天主教鲁汶大学(老鲁汶大学)。老鲁汶大学现有学生26,000多名,4600多名名教授和研究员、2500名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工、7000多名医学院的医务人员。295个科研组织,每个平均拥有大约300,000EUR的研究基金,每年约2012种科技出版物,一个中心图书馆和23个分馆,42,000,000卷藏书,订阅了14,500种各种杂志。
鲁汶天主教大学 - 发展历史
初创时期
1425年是教会禧年,在第四代布拉班特公爵约翰的提议下,罗马教皇马丁五世于12月9日诏令建立鲁汶天主教大学。鲁汶大学初创时期教授主要来自巴黎大学、科隆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并设有文学院、法律学院和医学院。1432年,增设神学院。后来规模逐渐扩大,学术声望也明显提高。许多著名学者也来此执教。 [1]
文艺复兴时期
16世纪大人文学者伊拉斯谟在鲁汶大学执教,并于1517年创建了三语言学院,研究希伯来文、拉丁文与希腊文,使鲁汶大学成为当时欧洲人文主义研究的中心。富有改革精神的教
皇艾德里安六世也曾是鲁汶的教授。哲学家利普修斯也曾在这里执教过很多年。鲁汶大学的科学传统源于数学家弗里西斯,他培养了很多科学家,如地图学者墨卡托,他的绘制地图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植物学家多多恩斯和现代解剖学之父维萨留斯也在鲁汶学习或执教过。
鲁汶大学初建时,适逢比利时地区经济崛起,大学发展迅速。但随后比利时先后经历西班牙帝国、奥地利、法兰西帝国、荷兰王国的统治。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在今荷兰南部和比利时佛拉芒地区爆发了尼德兰宗教战争,鲁汶大学因战火遭到严重破坏。奥地利统治时期,教育体制受奥地利的深刻影响,体制较为僵硬。在法兰西帝国统治时期,鲁汶大学曾一度被迫关闭。
比利时独立时期
19世纪初,经历独立战争,比利时从荷兰王国独立,成立比利时王国。1835年,九位有崇高威望的天主教红衣大主教主持恢复了鲁汶天主教大学。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由于比利时王国地处西欧心脏地带,历代均为交通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比利时都未能幸免,被德国二度占领,鲁汶大学亦经历浩劫,其中著名的图书馆两次被焚为灰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得以重建。 1797年,鲁汶天主教大学被法国政府关闭,直到1834年才恢复教学。进入现代以来,由于比利时处于德法之间,使得鲁汶大学饱受战争之苦。1914年,大礼堂和图书馆被德国人烧毁,三十万册书籍化为灰烬。战后在美国和国际组织资助下,重建了图书馆。不幸的是,二战中图书馆再次被焚。九十万卷书只剩下一万五千卷,整个学校受到极大破坏。二战以后才又重新恢复,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近当代
1968年代开始学校再次受到政治影响,说荷兰语的教授和学生要求将说法语的人士赶出学校,两方发生严重冲突。当时的比利时首相范登·博埃南不同意学校分裂,结果比利时政府中有八位弗拉芒族的大臣自主离职,导致内阁空虚;范登·博埃南无力支撑局面,不得不宣布辞职。新大选之后,比利时政府最终作出裁决:天主教鲁汶大学一分为二。1970年,鲁汶天主教大学正式分裂成两所大学:荷语鲁汶天主教大学与法语鲁汶天主教大学。前者留在原址,后者绝大部分系迁往新建的鲁汶,医学院迁往布鲁塞尔附近。
鲁汶天主教大学 - 院系设置
神学院(FacultyofTheology)、教会法规学院(FacultyofCanonLaw)、高等哲学研究所(荷兰语缩写:HIW,哲学院,InstituteofPhilosophy)、法学院(FacultyofLaw)、经济学院(FacultyofEconomicsandAppliedEconomics)、社会科学院(FacultyofSocialSciences)、文学院(FacultyofArts)、心理学与教育学学院(FacultyofPsychologyandEducationalSciences)、科学院(FacultyofScience)、工程学院(FacultyofEngineering)、生物工程学院(FacultyofBioscienceEngineering)、医学院(FacultyofMedicine)、药学院(FacultyofPharmaceuticalSciences)、运动机能学院(FacultyofKinesiologyandRehabilitationSciences)
鲁汶天主教大学 - 校园环境
校产中有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处,名为Groot Begijnhof,范围包括哥特式教堂一座和周围保存完好的欧洲中世纪住宅区。Groot Begijnhof的发端可追溯到公元1305年,“Begijinhof”英文即为“Garden of Begijins”,意指里面的居民Begijins最早是那些有自己的财产家庭却将终身奉献给教会的女子,他们的丈夫死于十字军东征。
新鲁汶大学位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东南约30千米处。大学及围绕着大学居住的居民组成了大学城。以大学城中心2千米直径范围内,有大学的两个教学群和四个学生宿舍区。西边,是文科教学群,这里离市中心很近,学生在课余时间购物、娱乐非常方便。东南是理工教学群,它坐落在平缓的斜坡上。教学群中央是新鲁汶大学的校部办公大楼;外围是宿舍区。四个宿舍区均建在城周围几个较高的山丘上,视野开阔,可以瞭望到田野、湖泊,还有那些旁若无人地啄食、嬉戏的野鸭。
在校部办公大楼西山墙上刻有“北大”两个中文大字,这是中比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1985年9月,由北京大学前任校长张龙翔和新鲁汶大学的前任校长马索主教共同主持了隆重的揭幕仪式。校部办公大楼的西面便是大学广场。广场东南角的瓦隆街口,有一个巨型雕塑:一块高约50公分,直径约5公尺的圆形巨石上有两个黑人裸体铜像,一男一女,女的安详而坐,男的半蹲半跪,一本打开的书展放在他们面前。它象征着反对种族歧视。并标志着新鲁汶大学多年与非洲的密切文化往来。
鲁汶天主教大学 - 学生生活
既然考试气氛如此恐怖,为什么鲁汶大学在学生眼中还那样独具魅力呢?其实,除了考季,平常的日子倒也悠闲惬意。啤酒是鲁汶大学的“校饮”,在这个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典型大学城里,书店、餐厅固然少不了,更多的是小酒馆,在迂回蜿蜒的石板路上,在市政厅、大学图书馆前的广场旁处处林立。周五学校照例是不排课的,所以周四晚上小酒馆里总是人声鼎沸,鲁汶几乎成了一座不夜城。即使是考季,学生也仍是一边念书,一边灌啤酒。
一有假日,学生们往往打起背包,到欧洲各国去旅行,鲁汶城里人去巷空。其实,在这里念书,就算什么都没学到,至少也能学会优雅地生活。